兰州深化环评改革 把方便让给企业
来源:www.qzsclsb.cn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日前,宝方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搭上了兰州环评“放管服”改革的“动车”,享受到了环评改革的红利。
甘肃省兰州市为彻底解决环评审批程序繁杂、耗时过长、成本过高、监管难、企业重手续轻环境管理等突出问题,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本着切实为企业为群众提供更透明、更便捷、更高效服务的原则,将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11项环评审批改革让“群众少跑腿”成常态
“理顺环保部门、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三者的关系,环评审批改革就要真放实减,求得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最优解。”兰州市环保局局长芮文刚说。
为此,兰州市在环评改革中,突出一个“放”字,实行了审批告知承诺制、环保部门不再组织专家技术审查、改造类项目不再报批环评手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外项目不再纳入环评管理、取消审批前置、优化总量管理、统一审批标准、实行“不见面备案”、落实环评文件“瘦身”、实现“评、批”分离和允许建设项目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等11项环评审批改革。
其中,改革提出的审批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备案及环保部门不再组织专家技术审查几项措施,可以说真正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区。
经过改革,兰州市环评审批时间进一步压缩,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报告表类项目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其他报告书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市、区县环保部门当日出具环评批复。
通过这些措施,“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据了解,自“放管服”改革以来,兰州市已完成2580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其中2259个项目实行网上登记备案,87%的项目做到了“零跑路”,13%的项目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市级审批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减少了46%。
改革后,兰州市在组织专家技术审查环节给予建设单位绝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有相应资质的环评机构,在《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中自主选择相应专家,自行组织专家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审查。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交通学院教授陈学民谈到作为审查专家的一点感受:“以前心理上总觉得还有环保行政部门把最后一道关,而现在我们就是最后的把关人。”
环评改革进一步推动全市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少则得、多则惑,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谈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芮文刚如是说。
兰州市在“放”的基础上,强化“管”,彻底实现了“评管并重”的转变,市、区(县)级环保部门分层级落实环境监管执法责任,逐步形成了以市级环保部门监督执法、区(县)级环保部门现场执法检查的项目监管体系。市环境监察局环境项目科联合环保公安执法大队,实现项目监管全覆盖。
事中监管更加严格。建立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重点污染源综合监控系统及智能预警系统、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和大气污染物航拍系统,依托“五位一体”监控系统,不定期开展监测,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情况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常态化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未批先建”建设项目。同时,注重事后监管与服务保障,对建设项目实行“当周对接、当月跟踪、当季督查、当年验收”,实现全过程环评监管。
“把困难留给政府,把方便让给企业。”芮文刚介绍,2018年兰州市环保局共为318个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和292个省、市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前期环保服务。环评“放管服”改革至今,收到了60余个环保咨询、环保信息公开等答复件,办理率100%、完成率100%、群众满意率100%,真正做到了零投诉。
环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兰州市已对73个省、市重大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完成了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艺水平提升建设项目、兰州动物园异地搬迁项目、国电兰州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异地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服务工作。
兰州环评改革纵深推进,正在筑巢引凤,为兰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甘肃省兰州市为彻底解决环评审批程序繁杂、耗时过长、成本过高、监管难、企业重手续轻环境管理等突出问题,立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本着切实为企业为群众提供更透明、更便捷、更高效服务的原则,将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11项环评审批改革让“群众少跑腿”成常态
“理顺环保部门、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三者的关系,环评审批改革就要真放实减,求得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的最优解。”兰州市环保局局长芮文刚说。
为此,兰州市在环评改革中,突出一个“放”字,实行了审批告知承诺制、环保部门不再组织专家技术审查、改造类项目不再报批环评手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外项目不再纳入环评管理、取消审批前置、优化总量管理、统一审批标准、实行“不见面备案”、落实环评文件“瘦身”、实现“评、批”分离和允许建设项目开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等11项环评审批改革。
其中,改革提出的审批告知承诺制、不见面备案及环保部门不再组织专家技术审查几项措施,可以说真正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区。
经过改革,兰州市环评审批时间进一步压缩,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报告表类项目当日受理、当日办结,其他报告书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市、区县环保部门当日出具环评批复。
通过这些措施,“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据了解,自“放管服”改革以来,兰州市已完成2580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其中2259个项目实行网上登记备案,87%的项目做到了“零跑路”,13%的项目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市级审批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减少了46%。
改革后,兰州市在组织专家技术审查环节给予建设单位绝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有相应资质的环评机构,在《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中自主选择相应专家,自行组织专家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审查。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交通学院教授陈学民谈到作为审查专家的一点感受:“以前心理上总觉得还有环保行政部门把最后一道关,而现在我们就是最后的把关人。”
环评改革进一步推动全市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少则得、多则惑,把该放的权真正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切实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谈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芮文刚如是说。
兰州市在“放”的基础上,强化“管”,彻底实现了“评管并重”的转变,市、区(县)级环保部门分层级落实环境监管执法责任,逐步形成了以市级环保部门监督执法、区(县)级环保部门现场执法检查的项目监管体系。市环境监察局环境项目科联合环保公安执法大队,实现项目监管全覆盖。
事中监管更加严格。建立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重点污染源综合监控系统及智能预警系统、污染源视频监控系统、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和大气污染物航拍系统,依托“五位一体”监控系统,不定期开展监测,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污染源排放情况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常态化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置“未批先建”建设项目。同时,注重事后监管与服务保障,对建设项目实行“当周对接、当月跟踪、当季督查、当年验收”,实现全过程环评监管。
“把困难留给政府,把方便让给企业。”芮文刚介绍,2018年兰州市环保局共为318个新建项目建设单位和292个省、市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前期环保服务。环评“放管服”改革至今,收到了60余个环保咨询、环保信息公开等答复件,办理率100%、完成率100%、群众满意率100%,真正做到了零投诉。
环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兰州市已对73个省、市重大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完成了中车兰州机车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工艺水平提升建设项目、兰州动物园异地搬迁项目、国电兰州热电联产“上大压小”异地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服务工作。
兰州环评改革纵深推进,正在筑巢引凤,为兰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一条:
常见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合集
下一条:
浙江开化治水调查:重生态 烟头可换日用品
相关文章
- 水处理设备和全球变暖的关联2018年12月11日
- 帮你了解动力污水处理设备的概念以及优点趋势发展有哪些2018年11月27日
- 解析医药行业的需要全自动软化水处理设备的原因有哪些2018年11月26日
- 解析水处理设备是什么设备以及水处理设备的一般流程有哪些2018年11月23日
- 分享水处理设备的发展方向以及生产的前景趋势有哪些201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