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州市鑫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13371084156
首页 > 新闻阅读  > 软化净水设备
上海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样本
来源:www.qzsclsb.cn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6日
“想要呼吸30年前那样的空气,经济就必须回到30年前。”搜索“环保”“经济”等关键词,类似的言论在网上并不鲜见。关、转、停、一刀切……似乎也总与“环保”如影随形,环境治理往往意味着高额的代价和成本。要环保还是保经济?地方似乎面对的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作为最具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上海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在环境治理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上证报记者近日随生态环境部在上海调研时发现,当地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除了政策支持,还积极调动市场力量,发挥产业的主导作用,绿水青山的增量价值正在逐步实现。

老工业城区转型

一排排百年历史的红色砖墙紧凑地铺展开来,一道道锯齿状的屋顶截面整齐地陈列空中。走进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历史感与现代感扑面而来,热闹的店铺聚集着熙攘的游客,红青相间的地砖挥发出百年的气息。

“真没想到,这里以前是一个万人棉厂!现在的店铺竟然就是当年的厂房,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置身于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的游客惊奇地说道。

游客口中的“万人棉厂”,正是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866号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下称十七棉厂)。近百岁的十七棉厂见证了中国的世事变迁。如今,它是杨浦滨江带上的国际时尚中心。让人好奇的是,曾经的十七棉厂何以成为今天的时尚地标?

“杨浦区曾经是一个工业城区,上海化工厂、水厂、发电厂等都在滨江沿岸,大气污染、水污染非常严重。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杨浦区跟随上海城市发展整体转型而转型,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上海市杨浦区环保局局长赵阳向上证报记者介绍,当时,杨浦区并没有对一些看起来高经济效益但是高污染的企业“心慈手软”,而是坚决要求其转型或者搬离杨浦区,并在保留迁出企业原有可利用厂房的基础上,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创新型、高附加值的企业入驻,发展杨浦区的“总部经济”、“研发经济”。

“老工业城区的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上海市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蒋勤对上证报记者感叹道,在上海市上世纪90年代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杨浦区重点推进锻造、铸造、纺织、化工、船舶制造等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行业企业的调整,全面推动实施关、停、搬、迁,为产业发展留出空间。

十七棉厂改造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修缮改造方案在初期就确立了以保留为主的原则。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十七棉厂的原有厂房几乎被完整保留下来。在结合厂房构造和特色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了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创意经济综合体。

老一辈上海人记忆中的一摞摞棉花包、一排排织布机车间、叮叮当当的叉车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应有尽有的时尚品。

“幸好这些厂房没有被拆掉,否则既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失去了现在的这份历史沉淀感。”游客对记者表示。

十七棉厂的改造是杨浦区产业调整的缩影,也是上海老工业城区改造的缩影。现在的杨浦区,已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互补、集聚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大企业有发展的空间,中小企业有成长的土壤。除了吸引包括西门子、德国大陆、耐克、汉高在内的一批跨国企业总部机构、研发中心在这里落户外,76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在杨浦区聚集。2017年度,该区已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03.19亿元。

新工业区环保理念提升

杨浦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隔江相对的浦东新区金桥经济开发区(下称金桥开发区)也感同身受。

与作为老工业城区代表的杨浦区不同,上海浦东开发始于上世纪90年代。金桥开发区也应运而生,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区内产业已经从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电、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的传统四大产业发展到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移动视讯、新兴金融的新四大产业。

“为了适应上海的城市发展需要,区域内的产业必须转型升级。相应的,环保要求的门槛必须提高。一旦提高环评门槛,工业园区外想进来的企业进不来,园区内有些企业也要搬出去。如巴斯夫,虽然它的经济效益非常高,但不是我们需要的企业。”金桥管委会规划建设环境管理处处长郭立芳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当然,环保理念也不是一开始就能达到现在的高度,从最初入驻企业需要签订环境公约到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重视环保,再到环保门槛的一步步提高,及至现在走在环保政策前面,金桥开发区的环保理念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郭立芳告诉记者,他们在具体的环保措施方面从未停止过摸索。

在调研过程中,金桥开发区管理者时不时提起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工程。在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制造总监骆超向记者介绍,申美公司每天有1500吨中水白白流入河里,以5.8元/吨的水价计算,相当于一天流掉8700元,日积月累,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注意到资源存在浪费之后,金桥开发区2012年开展了水资源梯级利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将申美中水通过中水管道,输送给园区内的上海夏普公司,以此初步建立企业间水资源梯级利用体系。此后,还输送给诺基亚通信公司、理光公司等。

“用水企业每吨中水支付2元,不仅降低了申美公司的中水成本,也降低了用水企业的支出,还起到良好的节约用水示范作用。”骆超说。

伴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18年1至6月,金桥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07.38亿元,增长15%。

通过十七棉厂的前世今生,以及金桥开发区今非昔比的环保理念发展,可见无论是老工业城区的转型,还是新工业区的环保提升,上海走出的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卓有成效且仍在延伸。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