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州市鑫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咨询电话:13371084156
首页 > 新闻阅读  > 软化净水设备
微塑料是否存在于海洋贝类、鱼类中?生态环境部回应
来源:www.qzsclsb.cn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03日
在今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表示,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积物当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

有记者提问,微塑料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微塑料是否存在于贝类、鱼类当中?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目前为止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成效?下一步会有什么行动?

王菊英表示,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就目前的报道和研究来看,不管是在海水中,以及海底和海底沉积物当中,都发现有微塑料的存在。

从学术界和管理者来看,大家普遍认同,微塑料是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包括在刚才提到的生物体当中也是存在的。除了贝类以外,在大型的哺乳动物体内,还有鱼类、浮游动物体内都有检测出微塑料的报道。从目前国内国际的报道来看,贝类当中普遍检出微塑料颗粒。2017年,我们实验室开展过相关的研究,大概76%的鱼类肠道、消化道都有检出微塑料。

王菊英指出,微塑料是一个新型的环境问题,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包括监测的标准方法。大家可以看到,有些研究可能检出微塑料的浓度很高,主要是过滤的膜是非常细的,可以把非常细的塑料颗粒计算在内,如果采用稍微大一点的孔径的话,可能检测出的量要差好几个数量级。因此,从学术界来看,分析方法还是不统一的,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当然,现在学术界也在努力地推出相应的标准化分析方法。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也是在研究当中。从目前的报道来看,绝大部分微塑料对生物体影响的实验室研究,其浓度都是高于环境的检出浓度。从非常高的浓度外推,其实际效应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人类健康这一块,目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道,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通过食用海产品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但是,我个人认为,其潜在的影响不容小视,因为微塑料是小于5毫米的颗粒,还可以继续分解,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王菊英指出,微塑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2016年,联合国环境大会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等同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相关国家和环境组织都出台了一些行动措施和法规。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垃圾防治。举个例子,我们国家最早颁布限塑令,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25毫米的塑料袋。相关海洋环境保护的条例还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都要求加强陆源入海污染防控,严控塑料垃圾倾倒入海。此外,我国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方案有效减少了陆源和海源垃圾的输入,同时我国也加强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垃圾入海。国外的一个研究学者的文章数据表明,塑料回收利用率欧盟排名第一是30%,排在第二是中国25%的回收利用率,世界上平均的回收利用率水平是在9%,所以我国对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这一块措施还是比较有力的。

王菊英称,近期实施发布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塑料垃圾入海的输入。科技部启动了重点研发专项,专门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相关部门也从2007年开始实施业务化海洋垃圾监测,2016年开始对海洋微塑料进行监测。其次,我国还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提升公众意识,转变公众消费方式,改善一次性消费制品使用。

近期,**和加拿大特鲁多*在第三次中加年度对话中,就共同努力治理海洋垃圾发布了联合声明,充分说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并将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采取多项有力措施防治海洋垃圾和微塑料。

王菊英指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联合声明为契机,按照统筹全局,重点突破、全民参与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落实联合声明的相关工作要求,从六个方面开展海洋微塑料的污染防治工作:一是进一步研究海洋垃圾(微塑料)防治方案等系列措施,布局海洋垃圾防治工作。二是加强海洋垃圾监测,掌握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分布规律。三是加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更加科学地评估海洋垃圾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微塑料对海洋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四是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的支持力度,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五是加大公众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意识,转变消费习惯,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六是参与应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国际进程,积极推进全球海洋垃圾治理。总之,我们将通过多种举措,扎实推进海洋微塑料的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分享到:

相关文章